●明皇雜錄補遺
29 高力士貶巫州
30 樂工雷海清忠貞不屈
31 孫甑生道術
32 僧人義福
33 僧人一行
34 康■〈巩上言下〉冀為宰相
35 唐玄宗舞馬
36 唐玄宗回京感舊
37 雨霖鈴曲
38 公主進食
39 寧王諫玄宗
40 杜甫之死
○29 高力士貶巫州
29高力士既譴於巫州, 【 高力士既譴於巫州 「巫州」原作「巫山」,太平廣記卷四九五高力士條作「巫州」,新唐書卷二0七高力士傳亦云:「為李輔國所誣,除籍,長流巫州。」據改。】 山谷多薺而人不食, 【 山谷多薺而人不食 「山谷」原作「丹谷」,太平廣記卷四九五高力士條作「山谷」,類說卷一六所引同。據改。】 力士感之,因為詩寄意:「兩京作斤賣,五溪無人採。夷夏雖有殊, 【 夷夏雖有殊 「夷夏」原作「地產」,四庫本又作「地利」,太平廣記卷四九五高力士條作「夷夏」,舊唐書卷一八四高力士傳同。今從太平廣記本改。】 氣味終不改。」其後會赦歸,至武溪,道遇開元中羽林軍士,坐事謫嶺南,停車訪舊,方知上皇已厭世。力士北望號泣,嘔血而死。
○30 樂工雷海清忠貞不屈
30天寶末,羣賊陷兩京,大掠文武朝臣及黃門宮嬪樂工騎士,每獲數百人,以兵仗嚴衞,送於雒陽。至有逃於山谷者,而卒能羅捕追脅,授以冠帶。祿山尤致意樂工,求訪頗切,於旬日獲梨園弟子數百人。羣賊因相與大會於凝碧池,宴偽官數十人,大陳御庫珍寶,羅列於前後。樂既作,梨園舊人不覺歔欷,相對泣下,羣逆皆露刃持滿以脅之,而悲不能已。有樂工雷海清者,投樂器於地,西向慟哭。逆黨乃縛海清於戲馬殿,支解以示衆,聞之者莫不傷痛。王維時為賊拘於菩提寺中,聞之賦詩曰:「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更朝天。秋槐葉落空宮里,凝碧池頭奏管弦。」
○31 孫甑生道術
31唐天寶中,有孫甑生者,深於道術,玄宗召至京師。甑生善輳石累卵,折草為人馬,乘之東西馳走。太真妃特樂其術,數召入宮試之。及祿山之亂,不知所之。
○32 僧人義福
32唐開元中,有僧義福者,上黨人也。梵行精修,相好端潔,縉紳士庶,翕然歸依。嘗從駕往東都,所歷郡縣,人皆傾向,檀施巨萬,皆委之而去。忽一旦召其學徒,告已將終。兵部侍郎張均、中書侍郎嚴挺之、刑部侍郎房琯、禮部侍郎韋陟,常所禮謁,是日亦同造焉。義福乃昇座,為門徒演法,乃曰:「吾沒于是日,當以訣別耳。」久之,張謂房曰:「某宿歲餌金丹,爾來未嘗臨喪。」言訖,張遂潛去。義福忽謂房曰:「某與張公遊有數年矣,張有非常之咎,名節皆虧,向來若終法會,足以免難,惜哉!」乃攜房之手曰:「必為中興名臣,公其勉之。」言訖而終。及祿山之亂,張均陷賊庭,授偽署,房琯贊兩朝,竟立大節。
○33 僧人一行
33僧一行姓張氏,鉅鹿人,本名遂。唐玄宗既召見,謂曰:「卿何能?」對曰:「唯善記覽。」玄宗因詔掖庭,取宮人籍以示之,周覽既畢,覆其本,記念精熟,如素所習讀。數幅之後,玄宗不覺降御榻,為之作禮,呼為聖人。先是,一行既從釋氏,師事普寂於嵩山。師嘗設食於寺,大會羣僧及沙門,居數百里者皆如期而至,且聚千餘人。時有盧鴻者,道高學富,隱於嵩山,因請鴻為文,讚歎其會。至日,鴻持其文至寺,其師授之,致於几案上。鍾梵既作,鴻請普寂曰:「某為文數千言,況其字僻而言怪,盍於羣僧中選其聰悟者,鴻當親為傳授。」乃令召一行。既至,伸紙微笑,止於一覽,復致於几上,鴻輕其疎脫而竊怪之。俄而羣僧會於堂,一行攘袂而進,抗音興裁,一無遺忘。鴻驚愕久之,謂寂曰:「非君所能教導也,當縱其遊學。」一行因窮大衍。自此訪求師資,不遠千里。嘗至天台國清寺,見一院,古松數十步,門有流水。一行立於門屏間,聞院中僧於庭布算,其聲簌簌。既而謂其徒曰:「今日當有弟子求吾算法,已合到門,豈無人導達耶?」即除一算。 【 即除一算 「除」原作「徐」,四庫本作「除」,太平廣記卷九二一行條同。按作「除」是,據改。「除」「徐」形近致誤。】 又謂曰:「門前水合却西流,弟子當至。」一行承言而入,稽首請法, 【 一行承言而入稽首請法 「請」原作「諸」,四庫本作「請」,太平廣記卷九二一行條同,舊唐書卷一九一一行傳亦同。按作「請」是,據改。「請」「諸」形近致誤。】 盡授其術焉。而門水舊東流,忽改為西流矣。邢和璞嘗謂尹愔曰:「一行其聖人乎?漢之洛下閎造大衍曆,云後八百歲當差一日,則有聖人定之。 【 則有聖人定之 原脫「之」字,據四庫本、太平廣記卷九二一行條補。】 今年期畢矣,而一行造大衍曆,正在差謬,則洛下閎之言信矣。」一行又嘗詣道士尹崇,借楊雄太玄經,數日復詣崇還其書。崇曰:「此書意旨深遠,吾尋之積年,尚不能曉。吾子試更研求,何遽見還也?」一行曰:「究其義矣。」因出所撰大衍玄圖及義訣一卷以示崇,崇大嗟伏,謂人曰:「此後生顏子也。」初,一行幼時家貧,鄰有王姥者,家甚殷富,奇一行,不惜金帛, 【 鄰有王姥者家甚殷富奇一行不惜金帛 「者」字以下十二字原脫,據四庫本補。】 前後濟之約數十萬,一行常思報之。至開元中,一行承玄宗敬遇,言無不可。未幾,會王姥兒犯殺人,獄未具,姥詣一行求救。一行曰:「姥要金帛,當十倍酬也。君上執法,難以情求,如何?」王姥戟手大罵曰:「何用識此僧!」一行從而謝之,終不顧。一行心計渾天寺中工役數百,乃命空其室內,徙一大甕於中央,密選常住奴二人,授以布囊,謂曰:「某坊某角有廢園,汝向中潛伺。從午至昏,當有物入來,其數七者,可盡掩之。失一則杖汝。」如言而往,至酉後,果有羣豕至,悉獲而歸。一行大喜,令置甕中,覆以木蓋,封以六一泥,朱題梵字數十,其徒莫測。詰朝,中使叩門急召,至便殿,玄宗迎謂曰:「太史奏昨夜北斗不見,是何祥也?師有以禳之乎?」一行曰:「後魏時失熒惑,至今帝車不見,古所無者,天將大警於陛下也。夫匹婦匹夫不得其所,則殞霜赤旱。盛德所感,乃能退舍。 【 盛德所感乃能退舍 「舍」原作「藏」,四庫本作「舍」,太平廣記卷九二一行條同。按作「舍」是,據改。】 感之切者,其在葬枯出繫乎!釋門以瞋心壞一切喜,慈心降一切魔。如臣曲見,莫若大赦天下。」玄宗從之。又其夕,太史奏北斗一星見,凡七日而復。至開元末,裴寬為河南尹,深信釋氏,師事普寂禪師,日夕造焉。居一日,寬詣寂,寂云:「方有少事, 【 寂云方有少事 原脫「寂」字,據四庫本、太平廣記卷九二一行條補。】 未暇款語,且請遲回少憇也。」寬乃屏息,止於空室,見寂潔滌正堂,焚香端坐。坐未久,忽聞扣門,連云:「天師一行和尚至矣。」一行入,詣寂作禮。禮訖,附耳密語,其貌絕恭,寂但頷云:「無不可者。」 【 寂但頷云無不可者 「頷」原作「領」,四庫本作「頷」。按作「頷」是,據改。「頷」「領」形近致誤。】 一行語訖,降階入南室,自闔其戶。寂乃徐命弟子云:「遣鍾,一行和尚滅度矣。」左右疾走視之,一如其言。滅度後,寬乃服衰絰葬之,自徒步出城送之。
○34 康■〈巩上言下〉冀為宰相
34唐玄宗既用牛仙客為相,頗憂時議不叶,因訪於高力士:「用仙客相,外議以為如何?」力士曰:「仙客出於胥吏,非宰相器。」上大怒曰:「即當用康■〈巩上言下〉。」 【 上大怒曰即當用康■〈巩上言下〉 原脫「用」字,據太平廣記卷二六0康■〈巩上言下〉條、說薈本補。】 蓋上一時恚怒之詞,舉其極不可者。或有竊報■〈巩上言下〉,以為上之於■〈巩上言下〉恩渥頗深, 【 以為上之於■〈巩上言下〉恩渥頗深 「上之於■〈巩上言下〉」原作「上之語」,四庫本作「上之於■〈巩上言下〉」,太平廣記卷二六0康■〈巩上言下〉條作「上之於君」,今從四庫本改補。】 行當為相矣。■〈巩上言下〉聞之,以為信然。翌日,盛服趨朝,既就列,延頸北望,冀有成命,觀之者無不掩口。然時論亦以長者目焉。■〈巩上言下〉為將作大匠,多巧思,尤能知地,常謂人曰:「我居是宅中,不為宰相耶?」聞之者益為嗤笑。 【 聞之者益為嗤笑 「聞」原作「問」,四庫本作「聞」,太平廣記卷二六0康■〈巩上言下〉條同。按作「聞」是,據改。「聞」「問」形近致誤。】
○35 唐玄宗舞馬
35玄宗嘗命教舞馬,四百蹄各為左右,分為部,目為某家寵,某家驕。時塞外亦有善馬來貢者,上俾之教習,無不曲盡其妙。因命衣以文繡,絡以金銀, 【 絡以金銀 錢氏校勘記云:「『銀』字六帖六十一、事文類聚後集三十八並作『鐸』。」】 飾其鬃鬣,間雜珠玉,其曲謂之傾盃樂者數十回,奮首鼓尾,縱橫應節。又施三層板牀,乘馬而上,旋轉如飛。或命壯士舉一榻,馬舞於榻上,樂工數人立左右前後,皆衣淡黃衫,文玉帶,必求少年而姿貌美秀者。每千秋節,命舞於勤政樓下。其後上既幸蜀,舞馬亦散在人間。祿山常觀其舞而心愛之,自是因以數匹置於范陽。 【 自是因以數匹置於范陽 「置」原作「賣」,太平廣記卷四三五舞馬條作「置」,太平御覽卷五七四所引同。按作「置」是,據改。】 其後轉為田承嗣所得,不之知也,雜之戰馬,置之外棧。忽一日,軍中享士,樂作,馬舞不能已。厮養皆謂其為妖,擁篲以擊之。馬謂其舞不中節,抑揚頓挫,猶存故態。厩吏遽以馬怪白承嗣, 【 厩吏遽以馬怪白承嗣 原脫「厩」字,據太平廣記卷四三五舞馬條、太平御覽卷五七四所引補。】 命箠之甚酷。馬舞甚整,而鞭撻愈加,竟斃於櫪下。時人亦有知其舞馬者,懼暴而終不敢言。
○36 唐玄宗回京感舊
36唐玄宗自蜀回,夜闌登勤政樓,憑欄南望,煙雲滿目,上因自歌曰:「庭前琪樹已堪攀,塞外征夫久未還。」蓋盧思道之詞也。歌歇,上問:「有舊人乎?逮明為我訪來。」翌日,力士潛求於里中,因召與同至,則果梨園子弟也。其夜,上復與乘月登樓,唯力士及貴妃侍者紅桃在焉。 【 唯力士及貴妃侍者紅桃在焉 太平御覽卷五七三所引明皇雜錄「唯」上有「左右」二字。】 遂命歌涼州詞,貴妃所製,上親御玉笛為之倚曲。 【 上親御玉笛為之倚曲 「倚」原作「侍」,四庫本作「倚」,太平御覽卷五七三所引明皇雜錄同。按作「倚」是,據改。「倚」「侍」形近致誤。】 曲罷相睹,無不掩泣。上因廣其曲,今涼州傳於人間者,益加怨切焉。至德中,明皇復幸華清宮,父老奉迎,壺漿塞路。時上春秋已高,常乘步輦,父老進曰:「前時上皇過此,常逐從禽,今何不為?」上曰:「吾老矣,豈復堪此!」父老士女聞之,莫不悲泣。新豐市有女伶曰謝阿蠻,善舞凌波曲,常出入宮中, 【 常出入宮中 原脫「出」字,據太平御覽卷五七三所引明皇雜錄補。】 楊貴妃遇之甚厚,亦遊於國忠及諸姨宅。上至華清宮,復令召焉。舞罷,阿蠻因出金粟裝臂環,云:「此貴妃所與。」上持之悽怨出涕,左右莫不嗚咽。 【 上至華清宮復令召焉舞罷阿蠻因出金粟裝臂環云此貴妃所與上持之悽怨出涕左右莫不嗚咽以上原脫,四庫本亦脫。錢氏校勘記云:「原有脫文,當依太平御覽卷五七四補。」今據該書補。】
○37 雨霖鈴曲
37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屬霖雨涉旬,於棧道雨中聞鈴,音與山相應。上既悼念貴妃,採其聲為雨霖鈴曲,以寄恨焉。時梨園子弟善吹觱篥者,張野狐為第一,此人從至蜀,上因以其曲授野狐。洎至德中,車駕復幸華清宮,從官嬪御多非舊人。上於望京樓下命野狐奏雨霖鈴曲, 【 上於望京樓下命野狐奏雨霖鈴曲 「下」原作「中」,四庫本作「下」,太平御覽卷五八四所引同,據改。】 未半,上四顧淒涼,不覺流涕,左右感動,與之歔欷,其曲今傳於法部。
○38 公主進食
38天寶中,諸公主相效進食,上命中官袁思藝為檢校進食使,水陸珍羞數千,一盤之貴,蓋中人十家之產。中書舍人竇華嘗因退朝,遇公主進食,方列於通衢,乃傳呵按轡,行於其間。宮苑小兒數百人奮梃而前, 【 宮苑小兒數百人奮梃而前 「梃」原作「挺」,四庫本作「梃」。按作「梃」是,據改。「梃」「挺」形近致誤。】 華僅以身免。
○39 寧王諫玄宗
39武惠妃生日,上與諸公主按舞於萬歲樓下。上乘步輦,從複道窺見衞士食畢,以餅相棄水竇中。上大怒,命高力士杖殺之。上方震怒,左右無敢言者。寧王從容請上曰:「從複道窺見護衞士之有過而殺之, 【 護衛士之有過而殺之 四庫本「有」作「小」。】 恐人臣不能自安,又失大體。陛下志在勤儉愛物,惡棄於地,奈何性命至重,反輕於殘飧乎?」上蹶然大悟,遽命赦之。
○40 杜甫之死
40杜甫後漂寓湘潭間,旅於衡州耒陽縣, 【 旅於衡州耒陽縣 錢氏校勘記云:「御覽八六三『旅』上有『羈』字,下有『顦顇』二字。」】 頗為令長所厭。甫投詩於宰,宰遂致牛炙白酒以遺,甫飲過多,一夕而卒。集中猶有贈聶耒陽詩也。
●逸文
41 懷素書取法公孫大娘劍舞
42 崇胡子軟舞
43 楊貴妃擅琵琶
44 甘露羹
45 楊慎矜厭勝獲罪
46 盧懷慎尚節儉
47 崔懷慎尚節儉
48 周廣之醫術
49 哥哥翰奏事使乘白駱駝
50 毛順巧結繒彩燈樓
51 玄宗夜游西涼州
52 三元日講經
53 賜寧王紅玉帶
54 賜岐王紫金帶
55 五王帳
56 安祿山腳有黑子
57 吴道玄畫天宮寺壁
58 唐玄宗紫玉笛
59 李嶠作水調歌
60 段師彈玉環
61 張說袖進木瓜
62 唐玄宗談寶帶
63 荔支香曲由來
64 唐玄宗夢中得紫雲迴曲
65 唐玄宗作凌波曲
66 崔琳少緦麻之喪
67 雪衣娘
68 唐玄宗所乘馬
69 枯松復生
70 西涼州觀燈
71 唐玄宗幸繡嶺宮
○41 懷素書取法公孫大娘劍舞
41舞者,樂之容也。有大垂手、小垂手,或象驚鴻,或如飛燕。婆娑,舞態也;蔓延,舞綴也。古之能者,不可勝紀。開元中,有公孫大娘善劍舞, 【 善劍舞 影宋本太平御覽五七四作「善舞劍氣」。】 僧懷素見之,草書遂長,蓋壯其頓挫勢也。 【 御覽卷五百七十四。案上並見樂府雜錄,此疑有誤。】
○42 崇胡子軟舞
42開成末,有樂人崇胡子能軟舞,其腰支不異女郎也。 【 同上。此亦疑樂府雜錄文。】
○43 楊貴妃擅琵琶
43天寶中,上命宮女子數百人為梨園弟子,皆居宜春北院。上素曉音律,時有馬仙期、李龜年、賀懷智洞知音律。 【 時有馬仙期李龜年賀懷智洞曉音律 原脫「李龜年」三字,據影宋本太平御覽卷五八三補。】 安祿山自范陽入覲,亦獻白玉簫管數百事,安皆陳於梨園,自是音響殆不類人間。有中官白秀貞,自蜀使回,得琵琶以獻。其槽以邏逤檀為之,溫潤如玉,光輝可鑒, 【 溫潤如玉光輝可鑒 「鑒」原作「見」,據影宋本太平御覽卷五八三改。】 有金縷紅文蹙成雙鳳。貴妃每抱是琵琶奏於梨園,音韵淒清,飄如雲外。 【 六帖「如」作「出」。】 而諸王貴主洎虢國以下,競為貴妃琵琶弟子,每授曲畢, 【 競為貴妃琵琶弟子每授曲畢 「授」原作「奏」,據影宋本太平御覽卷五八三改。】 廣有進獻。 【 廣有進獻 影宋本太平御覽卷五八三「獻」字下尚有:「其後龜年流落江南,每遇良辰勝景,常為人歌數闕,座客聞之,莫不掩泣罷酒。」疑錢氏輯佚時脫漏,然與本書卷下「李龜年之遭遇」條重複。】 【 御覽五百八十三,六帖六十二。】
○44 甘露羹
44李林甫子壻鄭平為戶部員外,嘗與林甫同處。一日,林甫就院省其女,遇平櫛髮,見林甫坐處甘露羹, 【 見林甫坐處甘露羹 按原文意不甚通順,影宋本太平御覽卷八六一「坐」作「至」,且「處」字下夾注云:「遽欲退藏,林甫固邀之,見其鬢髮皆白,謂平曰:『上當賜。』」補此數語則文意上下貫通。】 取而食之,曰:「縱當華皓,必當鬒黑。」明日,果有中使至,賜林甫食,中有甘露羹,遂以與平。平食訖,一旦髮毛如■〈殹上石下〉。 【 御覽八百六十一。海錄碎事十上引云:「李林甫壻鄭平,鬢髮斑。明皇幸林甫第賜食,以甘露羹與平食,一夕鬢如黳。」疑御覽有脫誤。】
○45 楊慎矜厭勝獲罪
45唐楊慎矜,隋室之後。其父崇禮,太府少卿,葬少陵原。封域之內,草木皆流血。守者以告,慎矜大懼,問史敬忠。忠有術,謂慎矜可以禳之免禍。乃於慎矜後園大陳法事,罷朝歸,則裸袒桎梏,坐於叢棘。如是者數旬,而流血亦止。敬忠曰:「可以免禍。」慎矜媿之,遺侍婢明珠。明珠有美色,路由八姨門, 【 貴妃妹也。】 姨方登樓,臨大道,姨與敬忠相識,使人謂曰:「何得從車乎?」敬忠未答,使人去簾觀之。姨於是固留邀敬忠坐樓,乃曰:「後車美人,請以見遺。」因駕其車以入,敬忠不敢拒。明日入宮,以侍婢從。帝見而異之,問其所來,明珠曰:「楊慎矜家人也,近贈史敬忠。」帝曰:「敬忠何人,而慎矜輒遺其婢?」明珠乃具言厭勝之事。上大怒,以告林甫,林甫素忌慎矜才必為相,以吉溫陰害,有憾於慎矜,遂搆成其事,下溫案之。溫求得敬忠於汝州,誣慎矜以自謂亡隋遺裔,潛謀大逆,將復宗祖之業。於是賜自盡,皆不全其族。 【 廣紀一百四十三。】
○46 盧懷慎尚節儉
46唐盧懷慎,清慎貞素,不營資產,器用屋宇,皆極儉陋。既貴,妻孥尚不免飢寒,而於故人親戚散施甚厚。為黃門侍郎,在東都掌選事,奉身之具,纔一布囊耳。後為黃門監兼吏部尚書,臥病既久,宋璟、盧從愿常相與訪焉。懷慎臥於敝簀單席,門無簾箔,每風雨至,則以席蔽焉。常器重璟與從愿,見之甚喜,留連永日, 【 見之甚喜留連永日 原脫「留連永日」四字,據太平廣記卷一六五盧懷慎條補。】 命設食,有蒸豆兩甌,菜數莖而已,此外翛然無辦。 【 此外翛然無辦 「辦」原作「辨」,太平廣記卷一六五盧懷慎條作「辦」。按作「辦」是,據改。「辦」「辨」形近致誤。】 因持二人手謂曰:「二公當出入為藩輔。聖上求理甚切,然享國歲久,近者稍倦於勤,當有小人乘此而進, 【 近者稍倦于勤當有小人乘此而進 「當」原作「常」,太平廣記卷一六五盧懷慎條作「當」,說薈本同。按作「當」是,據改。「當」「常」形近致誤。】 君其志之。」不數日而終。疾既篤,因手疏薦宋璟、盧從愿、李傑、李朝隱。上覽其表,益加悼惜。 【 上覽其表益加悼惜 「悼」原作「憚」,說薈本作「悼」,太平廣記卷一六五盧懷慎條同,據改。】 既歿,家無留儲,惟蒼頭自鬻,以給喪事。上因校獵于城南,望墟落間,環堵卑陋,其家若有所營,因馳使問焉。還白懷慎大祥,方設齋會,上因為罷獵。因憫其貧匱,即以縑帛贈之。 【 廣記一百六十五,御覽八百四十一,避暑錄話上。】
○47 崔懷慎尚節儉
47唐崔曙應進士舉,作明堂火珠詩,續有佳句,曰: 【 作明堂火珠詩續有佳句曰 原脫「續有佳句」四字,據太平廣記卷一九八崔曙條補。「曰」原作「有」,亦據太平廣記改。】 「夜來雙月滿,曙後一星孤。」其言深為工,文士推服。既夭歿,一女名星星,而無男,當時異之。 【 廣記一百九十八。】
○48 周廣之醫術
48開元中,有名醫紀明者,吴人也。嘗授秘訣於隱士周廣,觀人顏色談笑,便知疾深淺,言之精詳,不待診候。上聞其名,徵至京師,令於掖庭中召有疾者,俾周驗焉。有宮人每日昃則笑歌啼號,若中狂疾,而又足不能及地。周視之曰:「此必因食且飽,而大促力,頃復仆于地而然也。」周乃飲以雲母湯,既已,令熟寐,寐覺, 【 令熟寐寐覺 此句原作「令熟寐之,覺」,據太平廣記卷二一九周廣條改。】 乃失所苦。問之,乃言:「嘗因太華公主載誕三日,宮中大陳歌吹,某乃主謳者,懼其聲不能清,且長食■〈犭屯〉蹄羹,遂飽,而當筵歌數曲。曲罷,覺胸中甚熱,戲於砌臺,乘高而下,未及其半,復有後來者所激,因仆于地,久而方蘇而病狂,因茲足不能及地也。」 【 因茲足不能及地也 「茲」原作「之」,據太平廣記卷二一九周廣條改。】 上大異之。有黃門奉使自交廣而至,拜舞於殿下,周顧謂曰:「此人腹中有蛟龍,明日當產一子,則不可活也。」上驚問黃門曰:「卿有疾否?」乃曰:「臣馳馬大庾嶺,時當大熱,既困且渴,因於路旁飲野水,遂腹中堅痞如石。」周即以消石雄黃煮而飲之,立吐一物,不數寸,其大如指。視之,鱗甲備具,投之以水,俄傾長數尺。周遽以苦酒沃之,復如故形,以器覆之。明日,器中已生一龍矣。上深加禮焉,欲授以官爵,周固請還吴中,上不違其意,遂令還鄉。水部員外郎劉復為周作傳,敍述甚詳。 【 廣記二百十九、御覽九百三十、證類本草三四、吴郡志四十三。】
○49 哥哥翰奏事使乘白駱駝
49哥舒翰嘗鎮於青海,路既遙遠,遣使常乘白駱駝以奏事,日馳五百里。 【 廣記四百三十六。】
○50 毛順巧結繒彩燈樓
50上在東都,遇正月望夜,移仗上陽宮,大陳影燈,設庭燎,自禁中至於殿庭,皆設蠟炬,連屬不絕。時有匠毛順,巧思結創繒彩,為樓三十間,高一百五十尺,懸珠玉金銀,微風一至,鏘然成韵。乃以燈為龍鳳虎豹騰躍之狀,似非人力。 【 六帖四。】
○51 玄宗夜游西涼州
51正月望夜,上與葉法善游西涼州,燭燈十數里,俄傾還,而樓下之歌舞未終。 【 同上。】
○52 三元日講經
52三元日,宣令崇玄學士講道德、南華等經, 【 宣令崇玄學士講道德南華等經 「宣」原作「宜」,按上下文意作「宜」是,以意改。「宣」「宜」形近致誤。】 羣公咸就觀禮。 【 同上。】
○53 賜寧王紅玉帶
53上自解紅玉帶賜寧王。 【 六帖十二。】
○54 賜岐王紫金帶
54上以紫金帶賜岐王,蓋昔高宗破高麗所得。開元中,高麗遣使來朝,宴內殿,因從容言於內臣曰:「紫金帶本國亡是。歲荒民散,干戈屢起,幸在內帑,一見足矣。」上聞之,封付其使。 【 同上。】
○55 五王帳
55帝友愛至厚,殿中設五幄,與五王處,號五王帳。 【 六帖十四。】
○56 安祿山腳有黑子
56安祿山初為張韓公帳下走使之吏,韓公嘗令祿山洗足。韓公脚下有黑點子,祿山因竊窺之,韓公顧笑曰:「黑子吾貴相,汝亦能有之乎?」祿山曰:「某賤人也,不幸兩足皆有,比將軍者黑而加大。」韓公奇而翫之,益親厚。 【 六帖三十一,唐語林末句作「約為義兒,彌加慰勉。」】
○57 吴道玄畫天宮寺壁
57吴道玄善畫,將軍裴閔請畫天宮寺壁。道玄曰:「聞將軍善舞劍,願作氣以助揮毫。」閔欣然為舞一曲。道玄看畢,奮筆立成,若有神助。 【 六帖三十二。】
○58 唐玄宗紫玉笛
58明皇自為上皇,嘗玩一紫玉笛。一日吹笛,有雙鶴下,顧左右曰:「上帝召我為孔昇真人。」未幾果崩。 【 六帖三十八。】
○59 李嶠作水調歌
59興慶宮帝潛邸,於西南隅起花萼相輝二樓,與諸王游處。祿山犯順,乘遽以聞,議欲遷幸,置酒樓上,命作樂,有進水調歌者曰:「山川滿月淚沾衣,富貴榮華能幾時!不見只今汾水上,惟有年年秋雁飛。」上問誰為此詞,曰:「李嶠。」上曰:「真才子也。」遂不終而去。 【 六帖六十一、碧雞漫志。又六帖九十四作:「羯胡犯京,上欲遷幸,復登樓置酒。有一少年自言工歌,歌云云。上聞之,潸然流涕,顧侍臣云云,不待終曲而去。」與此小異。】
○60 段師彈玉環
60羯胡犯京,上欲遷幸,復登花萼樓,置酒四顧,乃命進玉環。玉環者,睿宗所御琵琶也。異時上長樂宮中,常置別榻,以帕覆之,不以雜他樂器,而未嘗持用。至是,命樂工賀懷智取調之,又命禪定僧段師彈之。 【 六帖六十二、雞脇。】
○61 張說袖進木瓜
61元獻皇后思食酸味,明皇以告張說,因進經,袖出木瓜以獻。 【 六帖一百。】
○62 唐玄宗談寶帶
62玄宗曰:「我祖破高麗,獲紫金帶、紅玉支二寶,朕以岐王初進龍池篇,賜之金帶,以紅玉支賜妃子,後以賜阿蠻。」 【 海錄碎事十五。】
○63 荔支香曲由來
63六月一日,上幸華清宮,是貴妃生日,上命小部音樂,小部者,梨園法部所置,凡三十人,皆十五歲以下。於長生殿奏新曲,未名,會南海進荔支,因名荔支香。 【 海錄碎事十六。】
○64 唐玄宗夢中得紫雲迴曲
64玄宗夢仙子十餘輩,御卿雲而下,各執樂器懸奏之,曲度清越。一仙人曰:「此神仙紫雲迴,今傳授陛下,為正始之音。」上覺,命玉笛習之,盡得其曲。 【 同上。】
○65 唐玄宗作凌波曲
65玄宗夢凌波池中龍女,製凌波曲。 【 同上。】
○66 崔琳少緦麻之喪
66崔琳三十年間,無中外緦麻之喪。 【 事文類聚前集五十二。】
○67 雪衣娘
67開元中,嶺南獻白鸚鵡, 【 開元中嶺南獻白鸚鵡 「開元」原作「天寶」,據事文類聚後集卷四六改。】 養之宮中,歲久,頗聰慧,洞曉言詞。上及貴妃皆呼為雪衣女。性既馴擾,常縱其飲啄飛鳴,然亦不離屏幃間。上令以近代詞臣詩篇授之,數遍便可諷誦。上每與貴妃及諸王博戲,上稍不勝,左右呼雪衣娘,必飛入局中鼓舞, 【 必飛入局中鼓舞 原脫「飛」字,據事文類聚後集卷四六補。】 【 上六字六帖作「即飛至將翼。」】 以亂其行列,或啄嬪御及諸王手,使不能爭道。忽一日,飛上貴妃鏡臺,語曰:「雪衣娘昨夜夢為鷙鳥所搏,將盡於此乎?」上使貴妃授以多心經,記誦頗精熟,日夜不息,若懼禍難,有所禳者。上與貴妃出於別殿,貴妃置雪衣娘于步輦竿上,與之同去。既至,上命從官校獵於殿下,鸚鵡方戲於殿上,忽有鷹搏之而斃。 【 忽有鷹搏之而斃 「忽」,據事文類聚後集卷四六作「瞥」。】 上與貴妃歎息久之,遂命瘞于苑中,為立塚,呼為鸚鵡塚。 【 事文類聚後集四十六、六帖九十四。】
○68 唐玄宗所乘馬
68上所乘馬有玉花驄、照夜白。 【 能改齋漫錄十四。】
○69 枯松復生
69肅宗中興而枯松復生。 【 同上。】
○70 西涼州觀燈
70明皇用葉法善術,上元夜,自上陽宮往西涼州觀燈,以鐵如意質酒而還,遣使取之,不誣。 【 碧雞漫志。】
○71 唐玄宗幸繡嶺宮
71上幸東都至繡嶺宮。 【 玉海百五十七。】
●輯佚
【 編者按:今傳本明皇雜錄既非原本,又非完帙,這早已為前人所指出。後雖經錢熙祚搜採逸文,做了大量的補充,然仍有疏漏。今再次輯錄了散見於諸書的逸文,附於書末。】
72 梨園弟子
73 碧芬之裘
74 唐玄宗避暑
75 李林甫欲動搖太子地位
76 劉希夷等流落不偶
77 楊貴妃之裝飾
78 張垍激怒安祿山
79 賀蘭進明之黜與陟
80 天寶之盛世
81 士庶好胡服
82 明皇吟傀詩
83 王元寶
84 明皇賜虢國照夜璣
○72 梨園弟子
72開元二年,上於梨園自教法曲,必盡其妙,謂之皇帝梨園弟子。 【 太平御覽卷五七四。按:此條原冠於本書補遺「唐玄宗教馬舞」條之上,諸本俱脫,今輯於此。】
○73 碧芬之裘
73玄宗與貴妃避暑興慶宮,命進碧芬之裘。碧芬出林氏國,乃騶虞與豹交而生,大如犬,碧於黛,香聞數十里,太宗時貢,名曰鮮渠上沮。鮮渠,華言碧;上沮,華言芬也。 【 唐人說薈本卷末條。】
○74 唐玄宗避暑
74上幸東都,至繡嶺宮,當時炎酷,上以行宮狹隘,謂左右曰:「此有佛寺乎?吾將避暑於廣廈。」或云:「六軍填委於其中,不可速行。」上謂高力士曰:「姚崇多計,第往覘之。」力士回奏云:「姚崇方紾絺綌乘小駟按轡於木陰下。」上悅曰:「吾得之矣。」遽命小駟,而頓消暑溽,乃歎曰:「小事尚如此,觸類而長之,天下固受其惠矣。」 【 通鑑考異,通鑑卷二一一唐紀二十七玄宗開元五年正月條。按:此條列於錢氏所輯逸文之末,引自玉海,然不全,茲補足之。】
○75 李林甫欲動搖太子地位
75上與李林甫議立太子,意屬忠王。林甫從容言於上曰:「古者建立儲君,必推賢德,苟非有大勳於社稷,則惟元子。」上默然曰:「朕長子琮,往年因獵苑中,所傷面目尤甚。」林甫曰:「破面不猶愈於破國乎!陛下其圖之。」上微感其言,徐思之。林甫亦素知其有疾,意欲動搖肅宗,而託附武惠妃,因以壽王瑁為請;竟以肅宗孝友聰明,中外所屬,故姦邪之計莫得行焉。 【 通鑑考異,通鑑卷二一五唐紀三十一玄宗天寶六載十一月。】
○76 劉希夷等流落不偶
76天寶中,劉希夷、王昌齡、祖詠、張若虛、孟浩然、常建、李白、杜甫,雖有文名,俱流落不偶,恃才浮誕而然也。 【 類說卷一六。】
○77 楊貴妃之裝飾
77楊貴妃嘗以假髻為首飾,而好服黃裙。天寶末童謠曰:「義髻拋河里,黃裙逐水流。」 【 詩話總龜。】
○78 張垍激怒安祿山
78上幸張垍宅,謂垍曰:「中外大臣才堪宰輔者,與我悉數,吾當舉而用之。」垍逡巡不對。上曰:「固無如愛子壻。」垍降階拜舞。上曰:「即舉成命。」既逾月,垍頗懷怏怏,意其為李林甫所排。會祿山自范陽入覲,祿山潛賄貴妃,求帶平章事,上不許。垍因私第備言:「上前時行幸內第,面許相垍,與明公同制入輔,今既中變,當必為姦臣所排。」祿山大懷恚怒,明日謁見,因流涕請罪。上慰勉久之,因問其故。祿山俱以垍所陳對。上命高力士送歸焉,亦以怏怏聞。由是上怒。 【 通鑑考異,通鑑卷二一七唐紀三十三玄宗天寶十三載三月。】
○79 賀蘭進明之黜與陟
79賀蘭進明之初守北海也,城卑不完,儲積於外,寇又將至,懼資其用,進明遂焚之。適有寺人至北海,求貨於進明,不獲,歸,以損軍用聞於上,遂詔罷郡守。屬延王玢從上不及,遣中使訪之,而加刑焉。會進明赴蜀,遇使,訪於路,曰:「王罪不宜及刑,願少留於路。」使者感而受約。既至蜀,進明言於上曰:「延王,陛下之愛子也,無兵權以變其心,無郡國以驕其志,間道於豺狼,乃責其不時至,陛下罪之。人復何望!臣恐漢武望思之築,將見於聖朝矣!」因遽馳使赦之;謂進明曰:「俾父子如初,卿之力也!」遂遣進明往靈武,道遇延王,進明馳馬,亦慰之。王望之,降車稽首而去。肅宗謂之曰:「卿解平原之圍,阻賊寇之軍,而不以讒口介意,復全我兄弟,乃社稷之臣。」因授御史大夫。 【 通鑑考異,通鑑卷二一九唐紀三十五肅宗至德元載十月。】
○80 天寶之盛世
80天寶中,承平歲久,自開遠門至藩界一萬二千里,居人滿野,桑麻如織。 【 類說卷一六。按:原文其下尚有「哥舒翰鎮青海」事,與逸文「白駱駝」條同,從略。】
○81 士庶好胡服
81天寶初,時士庶好為胡服貂皮帽,婦人則步搖釵,窄小襟袖,識者竊嘆。 【 類說卷一六。】
○82 明皇吟傀詩
82明皇在南內,耿耿不樂,每自吟太白傀儡詩曰:「刻木牽絲作老翁,鷄皮鶴髮與真同,須臾弄罷渾無事,還似人生一世中。」 【 詩話總龜。】
○83 王元寶
83王元寶以錦石為柱,以錢甃花徑。 【 海錄碎事卷九上。】
○84 明皇賜虢國照夜璣
84明皇賜虢國照夜璣,蓋希代之寶也。 【 海錄碎事卷十五。】
●諸書題跋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四○子部
錢熙祚明皇雜錄校勘記序
周中孚鄭堂讀書記卷六三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四○子部
明皇雜錄二卷,別錄一卷,唐鄭處誨撰。處誨字延美,滎陽人,宰相餘慶之孫。大和八年登進士第,官至檢校刑部尚書、宣武軍節度使,事蹟附見舊唐書鄭餘慶傳。是書成于大中九年,有處誨自序。案史稱處誨為校書郎時,撰次明皇雜錄三篇,行于世。晁公武讀書志則載明皇雜錄二卷,然又曰別錄一卷,題「補闕所載十二事」,則史併別錄數之,晁氏析別錄數之也。葉夢得避暑錄話曰:鄭處誨明皇雜錄記張曲江與李林甫爭牛仙客實封,時方秋,上命高力士以白羽扇賜之。九齡惶恐,作賦以獻,意若言明皇以忤旨將廢黜,故方秋賜扇以見意。新書取以載之本傳。據曲江集賦序曰:「開元二十四年盛夏,奉勅大將軍高力士賜宰相白羽扇,九齡與焉。」則非秋賜,且通言宰相,則林甫亦在,不獨為曲江而設也。乃知小說記事,苟非耳目親接,安可輕書耶云云。則處誨是書亦不盡實錄。然小說所記,真偽相參,自古已然,不獨處誨,在博考而慎取之,固不能以一二之失實,遂廢此一書也。避暑錄話又曰:盧懷慎好儉,家無珠玉錦繡之飾,此固善事。然史言妻子至寒餓,宋璟等過之,門不施箔,風雨至,引席自障,則恐無此理。此事蓋出鄭處誨明皇雜錄,而史臣妄信之云云。今本無此一條,然則亦有所佚脫,非完帙矣。
○錢熙祚明皇雜錄校勘記序
郡齋讀書志:明皇雜錄二卷,別錄一卷,題「補闕所載十二事」。今本雜錄二卷,其補遺一卷,當即別錄也,與讀書志合。若直齋書錄解題僅云一卷,崇文總目以鄭處誨為趙元,則皆誤矣。是書刊本甚尟,伏讀四庫全書提要,據葉夢得避暑錄話所摘盧懷慎事,今本無之,知有佚脫。考此條,今見太平御覽八百四十一、太平廣記一百六十五。又御覽、廣記、孔氏六帖、海錄碎事,事文類聚諸書引明皇雜錄,頗出今本之外,其引補遺處,統稱雜錄,或以別錄附後,本可分可合之故。惟史稱李德裕撰次柳氏舊聞,處誨以為未詳,別撰明皇雜錄三篇,不云復有補遺,不可解一也;志著明皇雜錄二卷,無別錄名,不可解二也;諸書所載逸文,雖不定其果非別錄與否,而今補闕十二事,宛然無闕,則佚脫並在雜錄中,不可解三也;上卷「玉龍子」一條,六帖八十二引稱別錄,不可解四也;錄中事實,前後顛倒,絕無倫次,且二卷之書,佚見幾半,不可解五也。竊意原本三篇,晚定二卷,或經散佚,好事者重為綴輯,其所不及,後人又錄為補遺。晁氏所見,已非原本,祝穆生在晁氏後,類聚前集「崔琳」條,後集「雪衣女」條,殆轉引他書耳。茲訂正譌脫,搜采逸文,合附於後。即不能補成完帙,然較舊本已十嬴三四。至句字間小小異同,恐傷瑣屑,不復識別。類書援引,往往刪節成文,間加點竄,要不足為據也。
丁酉秋九 錢熙祚識
○周中孚鄭堂讀書記卷六三
明皇雜錄二卷,補遺一卷。墨海金壺本。唐鄭處誨撰。處誨字延美, 【 處誨字延美 「美」原作「喜」,據舊唐書卷一五八鄭餘慶傳附鄭處誨傳改。】 滎陽人,宰相餘慶之孫。太和八年登進士第,官至檢校刑部尚書、宣武軍節度使。四庫全書著錄作別錄一卷,此本蓋為張若云所改耳。新唐書 【 故事類】 、崇文總目 【 雜志類】 、讀書志 【 雜史類】 、書錄解題 【 雜史類】 、通志 【 雜史類】 、通考 【 雜史類】 、宋史 【 故事類】 俱載之。陳氏作一卷,字之誤也,晁氏稱別錄一卷,題補闕所載十二事,然諸家俱不載及,即晁氏僅於說中及之,不可解也。今觀是書,凡二十六條,又別錄十條,皆記開元、天寶間瑣事軼聞,多與李文饒次柳氏舊聞相同。所記亦不盡實錄,其別錄所載,較晁氏所稱尚少二條。葉石林避暑錄話所引盧懷慎好儉一條, 【 葉石林避暑錄話所引盧懷慎好儉一條 「慎」原作「仁」,據避暑錄話卷上回改。】 此本亦無之,則佚脫顯然,非完本矣。據陳氏稱大中九年序,即提要亦稱有自序,知為是本所失載云。
明皇雜錄